夏季是几个月?
“夏”这个字在现代汉语里,一共有18个写法不同的汉字。 这些汉字的字义大致相同:都指热天气、高温季节等。 但它们并不是同一个词的祖先或同源字。其中的绝大部分,只是某个词语的形旁。 而“夏(xia)”字本身是一个独体字,最早的字形就是象形字,就像一个人张开双臂站在阳光下,十分形象。(见图) 这个字也读xià。 战国文字中,“夏”字多作“䖟”。秦系文字(小篆)作“夏”。东汉《说文解字》给出的字体演变顺序是这样的: 从古文字材料看,“夏”字的本义当为“赤日炎炎”之义。与“冬”相对——此时太阳在正南方,白天最长。冬至一阳生,阳气开始回升,白昼一天比一天变长;夏至一阴生,阴气开始回升,白昼一天比一天变短。冬至夏至,阴阳转换,周而复始,这是中国古人认识宇宙运行规律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所以古人认为“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很重要,有“夏至大如年”“冬至大如岁”的说法。
从字形上看,“夏”像某人昂头挺身、面向阳光站立的样子。而“冬”像两个人背向阳光、互相依偎取暖的样子。因“夏”为阳,“冬”为阴,故有“春夏生长,秋冬收藏”之说。 春秋时期,人们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概括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到战国时期,“秋”变为“收获”之义,“冬”也变成“闭藏”之义。《庄子·秋水》里有句名言——“春夏秋冬,朝暮夕夜,有天在上面,有人在地下面。”说明当时的人已经认识到“时序交替”是有规律的轮回变换。 “夏”的本义当为“赤日炎炎”、“热烈成长”之意。可以组合成“盛夏”“炎夏”“盛夏光年”“如火如荼”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