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脾阴虚怎么调理?
小儿脾虚是小儿脾胃功能虚弱的简称,多由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精神因素等引起。表现为面色萎黄无华、形体消瘦、饮食减少、倦怠乏力、大便溏薄或干结难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力。 本证多以脾胃气虚为主,兼有血虚;若见纳呆、腹胀,多是脾胃虚弱,运化失健;若见贫血、消瘦,多为脾胃气虚,生化之源不足;若见肢体浮肿,多是中气不足的虚湿证;若见大便燥结,多是胃肠积热。 治疗上应采取健脾益气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方剂进行调治,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药物宜轻清,剂量宜小。 因为小儿“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身体娇嫩,抗病弱,对药物的反应能力差。如果用药过重,则会伤害正气,影响疾病的治疗。 (二)中药制剂宜新鲜。 现在很多医院都采用现代技术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制作成颗粒剂、片剂或胶囊等中成药,比传统的煎煮方法更便于患儿服用。但应注意,这些制剂如果在高温下长时间存放,会有细菌生长,导致药品腐败变质。因此在服用前应查看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并注意储存条件是否合适(如温度过高,应在凉后服用)。
(三)中药不宜长期服用。 因为中药多数是从天然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含有挥发油等活性成分,长时间服用会耗伤正气。对于慢性病患儿可根据病情的需要暂时使用,待症状缓解后应及时停药。同时,由于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即使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也是缓慢出现的,所以在服药的过程中也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