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知子有什么作用?
我也有一个类似的问题,也是关于“知道”和“知识”的区别的 我的问题是这样的:如果人类是不断进步的话(比如知识总量在不断增长),那么人获得的知识是越来越难的吗?换句话说,是不是越到后面,知识的增量就越小?
回答:首先,必须承认的是,这个结论是有事实基础的。举个例子:如果一个20岁的人和一个50岁的人去挑战脑力和记忆力游戏,肯定50岁的人胜率大得多;但如果是一个10岁的未成年人和另一个50岁的人去玩同样的记忆游戏,则结果恰恰相反——10岁的孩子胜率高得多。这就能说明一个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知识结构和大脑容量都在增加,所以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其实是在逐步提升的;但是,年龄的增长并不会带来学习能力直线性的增强,而是在一定限度内呈波浪形起伏。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年龄增长,一个人学习新知识和掌握现有知识的难度在整体上其实是逐渐下降的,但波动幅度会越来越大。
其次,从哲学上讲,人与动物不同,人是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的动物。所谓抽象思维就是人会从不同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进行分类。例如,人看到一只老鼠、一只猫和一只老虎都会将它们归为“兽类”;又如看到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人都会归为“物体”等等。这种抽象思维让人能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建立起一定的认知结构,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取知识。正是因为有了抽象思维,人才有可能将不同的信息加以归类,进而形成新的知识和能力。
第三,人除了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外,还具有语言能力和计算能力。这两项能力的共同特点是将数量巨大且形式多样的事物加以浓缩,并且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比如在听到别人告诉你一个你不知其含义的新词时你能迅速地在头脑中将其转译为相应的英文或中文词汇,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语言的转化过程。再比如你看到一个人坐在窗边,能立即判断出他的身高、体重、长相、性别等个体特征以及他可能有的兴趣爱好,这实际上是计算的能力在发挥作用——你将许多模糊的特征通过加权和计算得到最终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些能力,所谓的“新知识”恐怕永远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