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个月打预防针?
一般自出生至3岁婴幼儿,每年需接种2~4次疫苗;新生儿期(0~2月龄):乙肝疫苗第一针;1月龄:卡介苗、乙肝疫苗第二针;6月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第一针;8月龄:麻疹减毒活疫苗;9月龄:流脑疫苗;1.5岁:乙脑疫苗第一针;2岁: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第二针;3岁:流脑疫苗。 另外,还有自费疫苗,比如13价肺炎多糖疫苗、Hib疫苗等。家长们可根据需要,选择接种。
一般来说,疫苗都是生物制剂,是有一定副作用的。但通常都比较轻微,且不致于威胁生命。常见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有些儿童可能发生轻度全身反应,如发热、头痛、头晕、嗜睡、烦躁、呕吐、腹泻。
上述症状多为短暂的,一般在1-2天内自行恢复。家长应多给宝宝饮水,注意休息和保暖,必要时可服用对症药物进行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疫苗后并非就高枕无忧了。某些疫苗虽然可以激发人体免疫应答,产生对抗相应病原体的抗体,但抗体并不能长期存在体内。所以,接种疫苗后仍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防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儿童在疫苗接种期间不慎感冒发烧或其他疾病,应该及时咨询医生,确定是否能接种疫苗。如果暂时不宜接种,则须等待病愈且停药后至少1周,再行补种。
新生儿从出生到他们三周岁内,主要是通过母体遗传、自身产生和预防接种等三个途径获得各种疾病的免疫能力。由于通过后两种途径获得的免疫功能比较低,容易受到一些致病微生物的侵犯而使他们患病,因此,为了保护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增强他们对各种疾病的免疫能力,在新生儿满了24小时出院回家后,就要开始给他们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就是人们俗称的预防针。
一般来讲,新生儿在满24小时出院回家后,在他们3周岁内,通常需要接种11种疫苗,预防12种疾病。接种的疫苗和预防的疾病是:出生24小时后接种1针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满24小时后接种1针乙肝疫苗,满1月后再接种第2针乙肝疫苗,满6月后再接种第3针乙肝疫苗,共接种3针,预防乙型肝炎;满2个月后接种第1针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满3个月后再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满4个月后再口服1脊灰减毒活疫苗,满4周岁后再口服1脊灰减毒活疫苗,共服用4粒,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满2个月后接种第1针百白破混合制剂(百、白、破)疫苗,满3个月后再接种第2针百白破疫苗,满4个月后再接种第3针百白破疫苗,满18个月后再接种1针百白破混合制剂加强针疫苗(吸附百、白、破),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疾病;满2个月后接种1针麻疹减毒活疫苗,满18个月后再接种1针麻疹疫苗加强针,预防麻疹;满6个月、满9个月时分别接种1针流脑疫苗(AB),满6周岁时再接种1针流脑A群、C群混合疫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满6个月、满9个月各接种1针乙脑减毒活疫苗(部分省在满6周岁后再接种1针乙脑疫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满8个月接种1针甲肝减毒活疫苗,预防甲型肝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