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五个月能补牙吗?
孕妈妈们在孕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口腔菌群会发生变化,加上饮食习惯的改变(如喜欢吃甜食),很容易出现蛀牙(龋齿)。如果孕前就有龋齿,但是孕期反应严重不能治疗,那么孕期牙龈炎、牙周炎就更容易发生了;如果孕前没有龋齿,那么在孕期也很容易得龋齿。 不管是哪种情况,对牙齿的伤害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孕妈妈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但是有些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暂缓治疗或者不予处理。比如: 对药物过敏或妊娠反应明显,难以维持治疗进程的孕妇; 妊娠36周后,预计流产可能性大的患牙; 不能除外颌骨癌肿、骨髓炎或其他恶性疾病可能的乳牙龋坏; 位于上腭部的前磨牙区及磨牙区的深龋洞,不易洁治和消毒的患牙; 因牙体缺损导致的冷热刺激痛、夜间自发痛、咬合疼痛等急性牙髓炎表现。
对于需要处理的患牙,多数医生会选择在孕晚期(28周后)进行治疗。这个时期胎儿基本稳定,手术风险相对较小。但若是遇到紧急状况,需要立即治疗的,在征得产妇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择期还是急诊治疗,都应当尽量降低药物的剂量和消除药物的毒性,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另外,若发现孕期牙齿疼痛,请不要忍“痛”到底。一定要及时就诊,找到疼的原因,尽早处理哦~
温勇优质答主孕妈妈口腔疾病的急性期应急诊治疗,炎症控制后,在怀孕的4~6个月阶段治疗其他口腔疾病。
怀孕早期(1~3个月):此阶段是胎儿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孕妇在牙齿治疗上应尽量避免X线照射和服用药物,所以治疗上只能拔除严重的患牙,而其他的口腔疾患,如牙周疾病、牙齿错位、口腔黏膜疾病等,可以进行简单的治疗。
孕中期(4~6个月):是进行口腔治疗的最佳时机,在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时,可以拔牙和做各项口腔治疗,包括牙周疾病、牙齿错位、口腔黏膜疾病、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病等。这个时期由于母体的激素变化比较平稳,患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孕妇的妊娠期龈炎症状可得到一定的缓解,这个时期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对正畸患者,也可以进行拔牙和矫治器的加力等牙周情况有利于恢复和控制。
孕晚期(7~9个月):在这个阶段,孕妇治疗口腔疾病的原则与早期相似,应尽量避免X线照射和服用药物,除严重的口腔疾病外,其他的一律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比如孕妇进食较少,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妊娠期龈炎会明显缓解,这个时期即使不进行局部治疗,炎症也会得到缓解,所以可以延缓治疗。但正畸患者不可进行拔牙和矫治器加力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