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和头孢哪个副作用大?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就我个人观点来讲,我认为是罗红霉素的副作用更大一些; 但是,如果你问我,我会选罗红霉素! 为什么呢? 且听我一一道来! 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 一组来自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网公布的药物过敏资料[1] 中报告显示,抗生素类药物致荨麻疹、药疹等皮肤反应最频繁的为青霉素类。 而青霉素类的药物中,过敏反应率最高的是阿莫西林(0.57%),其次就是氨苄西林(0.39%)。
另一组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2019年人类死亡报告[2],在TOP 10死因排行中,呼吸道疾病(heart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高居首位,而肺炎(pneumonia)则是因呼吸道疾病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占该类别死亡的约五分之一(24%)。 而引发肺炎的最常见病因,是细菌感染(63%),其中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居多。 三种细菌引发的感染,分别占细菌性肺炎的23%,22%和18%。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导致上述疾病的第一大杀手,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抗菌药物——抗生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每年有超过70万人直接或间接地死于抗生素相关的不良反应[2]。 而在中国,这一数字高达百万! 对于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我们只能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防止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而做好药物警戒(drug vigilance),恰恰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所在。
所谓药物警戒,是指“监测”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事件的过程。 就是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时刻关注其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情况并尽早发现。 在药物警戒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是药物使用对象的适应性。 也就是要考虑到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没有特殊的使用人群,这种人群的适应能力是怎么样的,是不是会导致不良反应当发生。
第二,要考虑药物的剂量。 也就是说要给病人用多大的剂量,这个剂量是不是会诱导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三,要考虑药物的使用方法。 比如这个药物是口服的,还是静脉注射的,是否会影响药物的吸收,而导致药效降低或者增加不良反应。 第四,要考虑既往病史。 以前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疾病,或者是曾经对哪些药物过敏,这些都是影响因素。 所以,通过以上四个方面来综合考虑,才能做到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避免药物治疗带来的风险。
回到文章开始的问题,罗红霉素与头孢相比,哪个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呢? 我认为应该是罗红霉素 但并非因为罗红霉素是“红霉素类”的缘故,而是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 众所周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都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红霉素、阿奇霉素则属于大环内酯类,这两大类抗生素都是人工合成,不是天然的抗菌物质。
虽然两类药物作用机理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副作用——破坏肠道菌群,诱发真菌感染。 无论是罗红霉素,还是阿奇霉素,只要长期服用,都会对胃肠功能造成伤害,从而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情况。
当然,口服抗生素还容易导致口腔黏膜菌丛失调,出现口腔溃疡。 而且,口服抗生素还会影响肝功能,出现转氨酶升高。 如果长时间服用,甚至有致癌的风险。 相比之下,头孢类抗生素就要安全得多了。 虽然头孢类抗生素也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但一般不会造成长期的肝脏损害及消化道溃疡; 而且,相较于红霉素以及阿奇霉素来说,头孢类抗生素引起真菌感染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
所以,如果我没有特别特殊的指征,一般是不愿意使用红霉素及阿奇霉素类的药物,而首选头孢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