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这就是对佛陀最恰如其分的评价了。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为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后弃世修行成为“世间第一大善”的佛陀。他一生传播佛法,广渡众生,被后人尊称为“世尊”“佛陀”等。 除了作为佛教的创始人外,释迦牟尼佛还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药学科学家,在临床实践和医药学研究上都作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药王”。 他生活在公元前560年至前480年间,出生在今日的尼泊尔境内,童年就学习医术。后来,他在印度河畔讲经说法时,发现很多弟子身体虚弱,精神不振,便亲手制作药丸,为他们治病。 《妙法莲华经》记载,有一次,佛陀看到一位弟子脸色不好,便问他是不是生病了。这位徒弟说,感觉全身无力,呼吸急促。
于是,佛陀给他治疗,并给了他两粒药丸让他服下,不久之后就病痊愈了。这些药丸就是后世流传甚广的“佛牙药”(也有人称“佛牙糖)。 这种佛牙药含有丁香、沉香、檀香等成分,有芳香健胃、活血祛湿的作用,能够治疗胸腹胀痛、消化不良、口臭痰多等疾病。 除佛牙药之外,佛祖还传下很多方剂,《妙法莲华经》中就有明确记载。
比如,有一次,他和众比丘来到旷野之中,天气酷热,很多弟子因此中暑。于是,佛便以“五根草”入药,制成药物,让众人服用,结果立竿见影,众人都恢复了健康。 这个“五根草”其实就是马齿苋,中医临床上常用它来治疗急性肠炎、腹泻、痢疾。而现代医学也证实了马齿苋的抗菌消炎功能,认为其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可用来防治细菌感染。
《法华经》中还有佛用草药给弟子治病的例子。 如经中记载,有一天,佛率领众弟子前往波吒利城。此时正值夏季,日长夜短,而道路两旁又有荆棘刺林。众人走了很长的一段路,许多人的脚底都被荆棘刺破了,鲜血淋漓。走到半路,佛见一名弟子面露难色,脚上的伤口似乎疼痛不止。
于是便取出随身携带的药罐,采集一些草药,为他熬制良药,使他的伤足很快痊愈。这个神奇的草药到底是什么呢?经中并未交代,而历代高僧也都讳莫如深。直至当代,还有人对此好奇不已,进行了考证。 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马衔草或野豌豆,两者均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各种炎症,尤其是菌痢、肠炎等病症,对疾病引起的腹痛也有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