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
“孩子好动”,可能是家长嘴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确实很多孩子“坐不住”“闲不下来”。但,并不是所有的“好动”都是多动症!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儿童多动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简称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以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 需要强调的是,ADHD不仅仅是“好动”“坐不住”这么简单,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表象,是症状而不是本质。这些表象背后是儿童的认知功能(特别是注意力)、情绪情感和心理发育出现障碍,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类问题。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 “这孩子能坐着就不错了,别指望他能专心做事”“他也不是故意做不好的”,或许有些家长还会因此对孩子进行惩罚或责骂。但其实,对于ADHD患儿来说,“坐不住”恰恰是病情的征象之一——因为患儿存在注意力集中困难。 如果我们把孩子的椅子按得高高的,让孩子不得不把头仰起来才能看到黑板,那么孩子上课的时候必然无法长时间盯着老师看。如果父母把孩子的座位换到教室最后一排,孩子必须不停扭头回看才不致于被老师批评“没听见”。 如果家长能及早注意到这些细节,尽早带孩子去接受诊断评估,也许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伤害。
目前,我国对于ADHD的诊断主要依据1994年制定的《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该病分为5个亚型;之后2013年又制定了《儿童行为障碍诊断要点》,对原方案进行了补充。无论是《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还是《儿童行为障碍诊断要点》,其诊断依据主要是根据患儿的病史、病程、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疾病后而作出的。 值得提醒的是,有研究显示,约半数以上的儿童在12岁之前会出现ADHD相关表现[1],但其症状较为轻微,且在青春期大多能够自行缓解,故多数病例不需要任何治疗。而另一项研究却发现,接近7%的儿童即使到了成年也存在明显的ADHD症状,并且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受到较严重的影响[2]。对于ADHD我们需要更加认真看待。
那么,如何帮助这类特殊的孩子呢? 目前,医生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的方式来治疗ADHD。其中药物主要用于矫正患儿的行为,而心理干预则致力于改变患儿不良的认知方式和家庭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案,关键在于家长和医师的沟通和治疗计划的执行情况。 一个好的治疗师会帮助你认识孩子的缺点并加以改正,同时也需要你和你的家庭成员接受并进行一些改变。
比如,可能你需要为孩子建立一个更合适的学习环境;可能需要你调整你对孩子的期望值,以便与孩子目前的水准相匹配等等。 总之,对于ADHD的孩子,及时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同时配合家庭治疗和训练,才能帮助孩子们改善学习和行为问题,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