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月30天?

齐心镪齐心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农历是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确定的,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法的依据。月亮自西向东运转一周,即一个朔望月的周期约为29.5天(或27天多)。但月亮究竟何时圆,何时缺却很难掌握。如果农历按照一个朔望月初定为一个月的话,那么月圆之时往往处于上旬与中旬之间,因此农历的上个月往往没有满月,而到了下个月初又是见不到新月的。如此周而复始,无法稳定地按季节安排农时。

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观察、实践中逐步发现,每隔约19个朔望年就会有一个闰朔出现。这样把农历的基本周期分为12个阴历年和13个半阴历年,使月份与月相相对应,农历的月份有大小之分,每三年约有两个月是小月,每月29天;有两个大月,每月30天。这种阳闰结合的办法不仅使月份变得均匀,而且使农历每年的日期大致落在二十四节气之上或者之下,从而便于农事的安排。 农历又用“置闰法”来调整阴阳历年之间的长短关系。当农历的十二个月平均天数不够365天时,通过增加一个月的方法来解决,这增加的月份称为闰月;反之,当农历的十二个月平均天数超过365天时,就减少一月份,称之为“弃闰月”。

公元前8年到公元1世纪的西汉时期,民间出现了用土圭来测日影的方法来确定节气,并用这种测量结果来编排日历。当时人们将二十四节气分别置于相应的月份之中,并规定了闰月的做法。但是当时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在编制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保证其相差不远。

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根据长期观测的结果,总结出了回归年和朔望月的长短及其关系,编制出一部比较准确的历法——《灵宪》。然而,这部著作已经失传,我们现在只能从《后汉书·张衡传》中的只言片语了解它的概貌。大约在西晋时期,天文学家裴秀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历法方案,即“步算之法”。他根据太阳运行的速度,计算出了回归年和恒星年的长度分别为365.25日与365.256日,并将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为制订较为准确的历法提供了条件。这一方法在后来历代的历法修订中被广泛采用。

优质答主

1、一年有五个节气,立春春分谷雨立夏芒种小暑大暑立秋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雨水惊蛰清明谷雨立 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谷雨立夏芒种等等……每个月二十天左右

2、二十四节气划分是按照月相确定的,每月朔日到望日之间为一个周期,其中农历上弦月在初一和初三前后,而农历下弦月在廿一和廿三前后,所以每半个月左右为一节气(因为月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不是正圆,所以实际时间可能比这个稍长);这样每年有十二个月也就是十二月节气。

3、二十四节气加上闰月就是二十四节气又加两个月的月份了——闰二月或者闰四月;如果再加一个“中气”的话那就是闰五月或闰六月;如果再算上特殊情况的“闰九月”呢那又是闰十月或闰十一月。 如果遇到闰年那么情况就复杂点了,不过这些在日历书上都有标明哦! 欢迎追问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