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是哪几个月?
“闰月”是指农历年增加的一个月,其名称和月份对应的阳历日期如下(注意,19年7个月19天中只有2016年和2017年的闰月有对应阳历日期): 农历2016年闰月为九月,公历2016年10月18日-10月30日; 农历2017年闰月为八月,公历2017年9月5日-9月24日。 可见,如果一年有闰月的话,这个闰月必然出现在该年年中(农历五月、六月)至年末(农历十一月、十二月)之间,而出现在年末的闰月称为“闰冬月”或“闰腊月”。农历年有闰月的年份,全年就有十三个月了。
那么,为什么农历会出现闰月呢? 这要从农历的计算原理说起。 众所周知,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其近日点(离太阳最近的点)在1月4日前后,远日点(离太阳最远的点)在7月4日前后。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公转轨道在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大小,因此在近地点附近产生的农历月就多了。但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个非匀速圆周,因此月球距离近地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天文观测计算,21世纪10年代前后,月球距离近地点的时间约为每五年一次,每次间隔约一个月左右。 显然,如果农历某个月出现闰月,则下一个平年必定没有闰月。如果没有闰月,农历全年只有十二个月,与公历全年12个月相对应。这种情况下,当年阳历的下半年比上半年短。为了协调阳历和阴历年度天数,就在年末再加上一个月作为闰月,使全年日历天数和公历年度天数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使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阴历”成分反映月亮运行规律,以“朔望月”作为基线制定月份,每月初二、十八左右的“弦月”和每个月初七、二十三左右的“缺月”交替循环出现;“阳历”成分则以地球公转运行周期为基础划分四季。两种历法的融合,使得人们既可以看到阴历每月重复出现的规律——初一至十五为满月,十六以后为新的月亮圆缺周期;也可以观察到阳历每年12个月的轮回以及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