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鱼泡的作用是什么?
这个“鱼泡”,应该叫做鳔,是鱼类呼吸和平衡器官的一部分,由黏膜细胞组成,没有神经分布,所以感觉不到疼痛。它具有弹性和可塑性,能够随着体重的增加而膨胀,并且能收缩,通过调整来维持身体的平衡,使其在水中可以自由游动。 鱼在游泳时,靠胸鳍、尾鳍和躯干部左右摆动而产生向前的动力,但是如果没有鱼鳔,就不能保持身体平衡,就会像没了舵的船那样四处飘荡,最后导致死亡。
我们常吃的各种鱼都有鱼鳔,但有的鱼的鱼鳔能产生较大的膨压(例如青鱼和草鱼),有些鱼的鱼鳔则比较狭小(如黄颡鱼)。当食物短缺的时候,一些鱼会通过调节自身的代谢速度来应对,但如果还是不够,它们就只能选择减餐或者断食,甚至牺牲鱼鳔来保存肌肉。当然,如果长期饥饿,最终可能还是会死于营养不良。 不过,对于人类来说,鱼鳔是一种珍贵的补品。在唐朝的《外台秘要方》中就有记载,鱼鳔能够治疗小便频数、遗精等病症;宋朝的《寿域神方》也指出,鱼鳔可以治“小便不通、诸淋”。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鱼鳔含有甲壳素、蛋白质、脂肪等多种成分,其中甲壳素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对血管硬化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它对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疾病引起的腰酸腿痛、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等均有改善效果。 但要注意,由于鱼鳔富含蛋白,如果食用不当会诱发过敏反应,出现全身瘙痒、腹痛腹泻、呕吐恶心等症状,所以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来说,应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