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一个比是什么意思?
这是古人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一时至一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一时至三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三时至五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五时至七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七时至九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九时至十时;
【午时】日中,又名正午、午阳等:十一时至十三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十三时至十五时;
【申时】晡食,又名夕食等:十五时至十七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十七时至十九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十九时至二十一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二十一至二十一时。
现在一般不这么算了!
这个字在古代是计时单位的名词(跟今天的小时概念一样),如《左传·襄公十八年》有“及癸亥,然明帅师穷楚师于雍沮”之语。不过,这里的“亥”并不是指时间,“癸亥”也只是表示日期。到了南北朝时期,才有把这一词用来记时的用法了,但并不普遍和盛行。到隋唐以后才渐渐多了起来。
从文献的记载来看,这种用法大概与佛教传入有关。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其教义多以纪年、计月、计时等方式来表达和传播,而当时的汉语并不能完全表达这些内容,因此人们就借用了当时比较通行的佛教的记数方式。例如用“昼夜三十六时”等来计年,用“晨朝一日一夜三十时”等来计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