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精有什么作用?
“奶精”其实就是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植物油,是一种脂肪替代品。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就发现某些食物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反式脂肪酸”;1981年,丹麦科研人员首先证明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能够诱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后来,世界各国都纷纷开展关于反式脂肪酸的安全性研究、预防和治疗措施的研究,以及我国也启动了相关项目。[1] 而作为一种具有争议性的营养素,各国对此监管的态度和行为也是大相径庭的。
以欧盟为例,由于历史原因,欧盟国家有相当一部分工业用油脂是使用含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油,并且已经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目前欧盟各国并未计划全面限制或撤出这类成分。但出于对消费者健康考虑,自2003年起,欧盟国家开始强制标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2] 在加拿大,虽然允许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添加剂进入市场,但也要求企业必须对产品中的含量进行公示,并在标签上予以注明。而在日本,除了部分热带植物油中天然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外,其他人工合成反式脂肪酸是禁止添加到食品中的。 [3]
相对于以上国家而言,美国的监管行为就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了。一方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可由先进工艺生产的少量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添加剂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继续在使用;另一方面,又不断发出警示,建议人类减少反式脂肪的摄入。[4] 如此矛盾的监管态度来源于美国国会两党之间持续的拉锯战——以农业利益集团为代表的支持派认为,美国大部分食品行业都在严格控制反式脂肪酸的使用,只要保持现有标准不放开,对消费者影响不大,不应过度干预;而以卫生福利部代表的健康教育小组为代表的改良派则认为,即使微量也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告诫消费者注意反式脂肪酸的危害,鼓励企业自主限制使用该类物质。[5]
需要指出的是,最近几十年来,尽管各国都对反脂肪酸的相关研究有所关注,但是争论焦点并不在于是不是有毒化学物的层面上,而是主要集中在“毒理程度”和“致病性”的认定上。换句话说,如果一种食品添加剂被证实会明显危害人体健康,那么无论对生命的影响有多大,这种物质肯定会被禁止使用;但如果目前还无法确定其“显著且不可逆”的毒性时,即使存在风险,也可以继续使用,至少可以保留使用。 目前,国内对于反式脂肪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理功能和毒性方面,而对于其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和影响研究较少。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反式脂肪酸在食品工业中的使用仍然是有必要的,这有助于科学地管理和利用这一类物质,保障国人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