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婴儿拉完没有?
新生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肠道功能不稳定,排便次数较多。一般每天4~6次,多者可达7~8次,有的甚至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每天可达十次之多,呈现蛋花汤样,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切勿误认为腹泻,乱打针或乱用止泻药,随意停喂母乳。如果大便性状正常且孩子无其他不适,可继续母乳喂养,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大便次数自然会逐渐减少。
有些母亲给孩子喂奶时采用“添油加醋”或限制孩子活动量的办法来刻意训练宝宝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大便。其实这种训练方法不可取。因为大便是人体废物排出的正常生理过程,受人体神经系统的控制,人的排便习惯很难改变。而且人体神经系统发育要到25岁才成熟并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对1、2个月的小宝宝进行排便训练不符合其生理发育规律,属于“拔苗助长”不科学。这样做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影响胃肠功能及神经系统发育,造成孩子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成年后出现神经衰弱、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因此,建议家长切勿对1、2个月内的宝宝进行排便训练。
判断是否拉完的标准不是拉完后是否“哗啦”一声,而是大便的性状。如果是软的,没有硬结,那么基本上就拉完拉干净了。但如果是硬的,那么很大可能是还没有拉完,需要继续让宝宝使劲。因为硬的大便无法顺畅的排出体外,排便时肠道的肌肉使劲收缩,所以即使已经拉出一部分,也不容易排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