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是哪个月?
我们平时说“闰年”,事实上应该叫“闰月”(闰年不过是闰月的俗称)。 闰月是因为月亮绕地球公转比太阳公转多花了时间,导致一年时长多了,于是就形成了一月份有31天、农历十二月有30天的闰月(农历十一月只有29天)。而农历二月和八月则分别有29天和30天。 所以闰月在农历里是固定的,只不过在阳历里的位置会变化而已(因为阳历以固定年份划分,不区分农历正月还是腊月,只要出现12月31日就会形成闰月,除非这年没有立春或者立秋等节气来划分1月和8月)——不过对咱们来说,能明显感觉到的也只是“今年的春节比去年早了几天/中秋比去年晚了几天”这样的差别。
而“闰四月”“闰六月”等说法并不准确,应该称为“闰中月”(其实“五月”也没有正确表述出它实际包含的两个节气的月份),这是因为古时人们对天文的了解不够精确,只知道一个月至少有三十天,所以把一些农历月份命名为“大月”或“小月”,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就是“朔望月长度不确定”,而采用“闰月”这一方法的目的就是要使历法满足朔望月长度确定的要求。 古人还采用了“置闰法”——即在特定的年份(如1976年、2004年)以增加公历的月份来解决“农历三月晦”无“春分”导致的“九十六日夏至”,以及“九月辛卯”无“秋分”导致的“九十九日冬至”(这两条记录出现在汉代)的问题。现代天文学已经不需要通过置闰法来修正公历日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