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金茯散有副作用吗?
中医讲的“毒”,与现代医学所指的“毒”含义不同。中医认为,一切生理机能失调、代谢紊乱甚至功能衰退,都可能产生毒。所谓的“毒素”,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但若盲目滥用药物,则可能会损肝伤脾,并非只是解毒的问题了。 中医对“毒”的研究和命名,有一个历史过程。《黄帝内经》中虽有“五毒”之称,但却没有具体阐述其含义;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始出现“毒”字,说明当时已有较多的用药中毒的经验记录;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列举了多种有毒药物,并指出“若能运用,使毒不伤身,药亦能治病。”“毒”的概念至此才渐明确;至明代李时珍撰《本草纲目》时,将毒分为“毒药”“食毒”及“气毒”,并对各种毒的特性做了详细的描述,为后世认识毒的特点提供了依据。 现代中药学教材对“毒性”的定义是:药物对人体产生的有害影响。一般可分为中毒性和不良反应两大类。其中,中毒性主要是由于药品质量不过关或用药的量不当引起;而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则是人体对该类药物的不耐受表现,也可以说是药物毒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总之,不论哪种类型,“毒”的表现都是客观存在的。
1. 药物引起的“毒” 使用药物不当而导致的人体损伤,称为药物反应。轻者出现过敏症状,重者危及生命。药物的毒性作用不仅会导致疾病治疗失败,而且会出现一系列医疗事故。在使用药物前,一定要详细了解药物的性状、药理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2. 食物引起的“毒” 对于一些特殊的体质来说,有些食物也是有可能造成身体不良刺激的。例如海鲜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便是如此。食用过量或不对症的食物也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3. 环境因素引起的“毒” 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增加。我们生活在充满“毒”的环境中——空气里有毒、水中有毒、食物中有毒……而我们每天都在吸进有毒的空气,饮用有毒的水,食用有毒的食物。除了避免污染源外,我们还应当学会如何清除已有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