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1、泻火解毒 黄芩能清热燥湿,又善泻火解毒,为治疗热毒疮痈之要药,凡温热病、热入营血所致的斑疹、吐血、衄血、发斑、痈疽、疔疮等,均可应用。 2、和络止血 黄芩既能清热,又能活血,故对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证有较好疗效,尤其适合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常与地榆、侧柏叶、槐花等凉血止血药物同用。
3、利湿退黄 黄芩有利湿消肿之功效,可清除湿热郁积之处的血分热毒,从而起到良好的退黄疸效果;另外,还可缓解急性肾炎之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4、清热安胎 黄芩是孕妇慎用药物之一,然而并非对其毒性敏感,而是因为其具有清热的功效,且药性偏凉,故对于孕中期患胎热者(表现为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小便短赤)有良好治疗效果。若准妈妈患有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出现舌苔黄腻、舌质红绛、脉弦数等情况,亦可用黄芩以清热解毒、消滞退黄。
5、抗菌消炎 黄芩所含的主要成分黄芩甙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有较好抑制作用,因此可用于肠炎、细菌性腹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其他致病菌也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故可用于这些细菌的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黄芩还具有抗突变、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抗放射、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①《本经》:主温疟,寒热邪气,咳逆上气,咽喉肿痛。②《别录》:消渴,热中,目明。③《千金方》:益肾气,健胃脾,治冷劳。④《日华子本草》:治风热烦闷,水肿。⑤《滇南本草》:解热,止痛。⑥《药品化义》:泻肺火,降肝火,生地黄汁。⑦《药典》: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明目利尿。⑧《中药志》:治急性肠炎、菌痢、阿米巴痢疾。⑨《中国药植图鉴》:治肺结核咯血。⑩《浙江药用植物志》:杀蝇,防蝇。
注意事项
①《纲目》:得酒良。②《本草从新》:苦寒伤胃。③《药性辨伪》:虚寒痞疾、滑泄不固、脾虚无火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