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排铅药都有什么?
目前,市面上的排铅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二甲苯胺类药物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重金属与体内蛋白的相互作用、减少其生物利用度,进而达到清除重金属的目的;有报道指出,二甲苯胺类药物能显著降低血液中的铅含量,但其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国内上市的该类药物主要为二巯丙胺(简称“二丁胺”)和二巯丙磺酸钠(简称“二申硫”)。 二丁胺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排铅药物,能够减少体内铅的吸收、聚集,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降低血液中铅浓度的作用。有研究还表明,二丁胺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来影响铅中毒的相关代谢过程。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类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快,半衰期较短,约为8~10小时。用药量须严格控制,且需定期监测血铅水平及肝肾功能。 另一类药物为金属螯合剂,包括青霉胺、二巯丙醇和二巯丙糖。其中,青霉胺是最早被发现具有抗铅作用的金属螯合剂之一,可通过与铅离子形成可溶性复合物,进而随尿液排出。 有研究显示,青霉胺可以明显减少动物体内铅的积蓄。但需要注意,大剂量服用该药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还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下降等,同时存在肝毒性,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除上述两类药物外,还有研究发现,维生素 C 和钙剂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措施,用于儿童铅中毒的防治。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采用药物还是食物等方式来排铅,都必须注意控制铅的摄入总量。对于儿童来说,应避免长期大量食用腌制食品和含铅量高的食品,如皮蛋、爆米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