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血相多少正常?
一、生理性改变 一些生理情况下,如新生儿出生时,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宝宝从温暖潮湿的子宫环境突然来到空气温度低质量差的环境,皮肤裸露在空气中,体表的温度变化很快,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体内产热增加,代谢亢进,因此可见到血象升高(如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成人),中性粒细胞比例也增高,但是这样的改变是暂时的;另外,有些药物也可引起血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当停用药物后,这些指标可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的血象高了,先不要慌张,仔细回想一下宝宝近期有无可能刺激机体致炎的因素存在。如果确定没有诱因,且升高幅度不大,那么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但如果怀疑有感染存在,或者升高幅度较大,则应尽早就医,查明原因,对因治疗。
二、病理性改变 1. 感染:常见感染有细菌、病毒、真菌等。 当身体收到病原体入侵,尤其是细菌感染时,体内的免疫细胞会积极工作,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启动全身和局部的组织器官反应,从而起到清除病原体的作用。这时候,血象往往会升高,特别是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会显著升高,但升高程度与细菌类型、感染部位、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病毒感染也会导致血象升高,常见的疾病有肝炎、病毒性肠炎、手足口病等等,在这些疾病的急性期,往往可以见到白细胞计数的轻度升高。但随着病情好转,白细胞的计数也逐渐恢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寄生虫引起的消化道以及呼吸道的感染,其病原体寄生在人体内不产生毒素,故血常规检查常常表现不出异常,而体格检查可以发现皮疹或消化道、呼吸道的反应。此时,若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应注意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的可能。
2. 血液系统疾病:例如缺铁性贫血,常由于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等原因导致血红蛋白偏低,红细胞数目减少,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进而可能导致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时候的血象往往是偏低的。 而白血病是一组恶性造血干细胞增生性疾病,发病时因肿瘤细胞增殖失控,大量无功能的白血病细胞出现,致使患者出现贫血、出血、发热、消瘦、乏力、疲倦、厌食、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诸多症状。血液学检查可见血液中白细胞数、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多或减少,同时伴有各项指标的异常。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血液系统疾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常常只能通过抽血化验观察到轻度异常,而后才能发现相关体征,因此在发生疑似血液系统疾病的情况时,千万不能犹豫拖延,应及时就诊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