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为什么会幼儿急诊?
儿科中医称“疹瘟”;西医称“幼儿急疹”,多在30月份到9月份流行,是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6个月至2岁内的婴幼儿。中医的发生机理为“风热”,病因为风热束表、里热炽盛,所以疹点稀疏、肌肤热毒较盛者,应清热解毒、表里双解。
发热程度一般38-39-40度,有时高达41度。如起病急,热型波动,病程短,可能为病毒型,当考虑为细菌感染时,宜选黄连、黄芩、连翘、大青叶、赤芍等,有时可加用犀角、生石膏、栀子等。若见汗出恶寒,身体酸痛,兼所见舌苔白腻,脉濡缓,或尿黄,则是湿象明显,应加茵陈、藿香、佩兰、白蔻仁等。
若见发热烦躁,口干唇绛,疹点密集,色紫斑疹凸起,肌肤阻塞汗液孔口,全身皮肤可见点状充血,或伴大小不一的疱疹,多见于面部及四肢远端,躯干部较少,多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惊惕恶寒,舌红苔黄燥,脉数。为温病阳明谱证,应加石膏、知母、黄芩、枳壳等,剧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陈皮、白芍等。
小儿麻疹可迟至3岁发病,临床上表现为麻疹出的第一天呈发烧,第三天达到高峰,烧退疹出。临床上还常可可见有咳嗽、流清鼻涕、流泪等感冒样症状。饮食及精神都很好。应加入蝉衣、木蝴蝶、连翘等解表清疹。
幼儿痘疹可发于1-2岁左右,临床上表现为身热乏力,发热不等,热势高低不齐,可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食欲时好时劣,大便多稀而臭,排尿畅,有的可合并肠炎。疹子出从前胸、后背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48小时内出齐。疹点鲜红,间有少量白头疱证,无瘙痒感。大便干结者应予通便,可取生地黄、黄岑、连翘、枳壳、生石膏等。脾胃湿热者,加忍冬藤、车前草、赤小豆等。血疹者,加丹参、紫花地丁、牡丹皮等。
热病疹,是指发生皮疹的疹病。有麻疹,疹子发红,伴有怕光,流泪,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多,体温升高等症状。多见于春秋季节。有时发病较急,皮疹以全身出现为主,部分可先见于手,足掌部,逐渐蔓延至躯干及四肢皮肤,疹间皮肤颜色正常,不伴有全身症状。治宜清热解毒,方用病毒疹汤、荆防败毒散等。还可选用银花、连翘、连芩、桑皮、紫草、大青叶等。
水痘多见于1-10岁儿童,一般于冬春季发病。临床上表现为先见发热,热后出皮疹。皮疹从红色斑疹,丘疹,再到透明状小疱,疱疹一般一两天内出现,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疱壁易破,溃后流出黏液,干涸结痂。一般皮疹在3-5天内陆续痊愈,愈后遗留色素沉着。
防治婴幼儿急疹方法:
1、预防幼儿急诊,要做好幼儿的健康护理,增强幼儿体质。幼儿在冬季容易患感冒,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①保持室温状况适宜,定时的开窗通风,要让室内外空气新鲜,要避免寒冷空气对幼儿的伤害,防止感冒。
②让幼儿多做运动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在夏季可以适当的进行日光浴。
③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还要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
2、幼儿若出现感冒症状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病情恶化。如果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病症,可以使用中成药的制剂进行治疗,缓解症状的效果也很好,若使用时发现病人体温有上升的趋势,应当及时停止使用。
3、幼儿出现发热和皮疹的症状以后应注意让幼儿充分的休息,保持室内安静的舒适环境,这样会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在此时期还应注意加强护理,做好有关的辅助检查工作,及时对病情做出诊断。
4、让幼儿多喝开水,增加体内水分的摄入,还应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免发生脱水的状况,还要注意给幼儿补充营养,改善其身体体质,使其身体尽快的康复,以缓解身体不适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