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馨有什么作用?
《圣经·创世纪》中说,“上帝创造亚当夏娃的时候,取出他们身上的肋骨造了一个女人”;中国古书《礼记·檀弓下》中也说,“古者棺木,侧而居其中,其制中空,四方出廓,状如船,故谓之‘棺椁’,亦曰‘衣箱’”。 棺材最初的形状就是中空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逐渐摒弃了用尸体来培养菌类、细菌的陋习(虽然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摒弃),棺材也就不再需要具有这样的功能了。于是,它的外形也逐渐发生着改变——从有盖、有板、有框,到只有一块板,再到后来的薄板、木板拼接,直至现在的成品人造林,等等。
然而,无论形式怎么变化,棺材始终被视作死者在阴间的象征(这一点,和阳间的房子有很大不同)。它最重要的特点是:必须保证死者的头部和四肢完好无损。人们在制作棺材时,要事先留好放置尸体的空间,然后在四边留下通气孔以便空气流通,以免尸体腐烂变坏。
至于内部为什么要做成棺材的形状,是因为在古人看来,人死后灵魂依然要居住在“房子”里。这种观念在我国古代是非常普遍的。例如,东汉王符所著的《潜夫论·相列》中有言: “人之生也,有父母夫妇子女兄弟六亲之伦,死也,有棺椁朽壤丘陇之制……是故父在南子在北而葬焉,尊卑有叙,上下得宜。”
这里把人生比作一处安居之地,把死亡看成是搬入另一处住宅——“移徙”。这自然是有道理的。因为人的肉体虽然是死的,但人的精神却是永生的(至少古人是这样坚信不疑的)。
当然,我们现代人不会接受这种观念。不过,我们仍然保留着另一种观念——人死后灵魂会回到他/她的故乡。所以,棺材的外形就应该像坟墓(或者阳间的故居)的样子才有可能让死者的心灵得到慰藉。这就是棺材最初的作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