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剂有什么副作用?
说到镇静药物,就不得不先说说它的「近亲」——催眠药(Hypnotics)。这类药品能够 365 天、24 小时全天候地让患者入睡。在临床上,催眠药常被用于短期治疗无法自控的过度兴奋、焦虑、躁动和失眠问题。
然而,虽然两者的功效都有「静」字打头,但作用机制却大相径庭。 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而睡眠障碍则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范围内有高达 20% 的成年人和 10% 的青少年被睡眠问题困扰[1]。
造成这些问题可能存在以下 3 方面的原因:
• 睡眠发生困难;
• 在床上时间太长但是却没有得到充分休息;
• 有足够的睡眠但是没有获得充分的休息。
对于上述问题的应对方法主要包括:改善环境因素(如光线、温度、噪音等)、行为调整(如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放松训练以及避免睡前刺激性饮食和运动)、药物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又包括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两方面。
对以上三方面原因中任何一项存在显著问题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对症治疗,即服用有助于改善相关症状的药物。例如,由于大脑中的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具有类似结构的药品可能成为新的催眠药。
目前,我国上市的催眠药主要有四类: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氯丙嗪类药物及抗组胺类药物。这些药品通过刺激大脑内的某些特定区域而产生催眠效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药物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疗效,而且停药后也可能会产生反跳现象。 除了对症治疗外,对一些原发疾病的治疗也必不可少,比如情绪障碍、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这些疾病的治愈或者缓解,都可以使患者的睡眠状况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