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针有哪几种副作用?

萧鸿委萧鸿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的止血药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纤维蛋白溶酶激活剂及其抑制物、促凝血药物和抗凝血药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拮抗剂、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血小板凝集抑制剂、维生素K与凝血因子的复合制剂,以及含维生素K的肠溶胶囊等。 这些药物的使用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分别作用于血液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或机制,一旦使用不当或者机体对之产生耐药性,将导致药物失效、诱发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正确识别用药风险并及时给予有效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1.纤维蛋白溶酶激活剂及其抑制物 本类药物通过促进纤溶系统发挥作用,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主要用于防治各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以及心肌梗死。其代表药物包括尿激酶和链激酶。

由于此类药物能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一旦给药剂量过大或者时间过久,将有可能引起出血等不良反应。对于患有病毒性肝炎、恶性肿瘤、白血病或其他严重消耗性疾病者应慎用或禁用。

2.促凝血药物和抗凝血药物 该类药物可以通过增强或抑制凝血功能而发挥止血作用。其中促凝血药物主要用来治疗各种出血症状,而抗凝血药物则可用于预防或治疗静脉血栓形成。

常见的促凝血药物包括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尤其氢化可的松及地塞米松)、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强的松龙、曲安西龙);苯海拉明、多西环素、阿托品等药物也具有促凝血作用。 而抗凝血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物质。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促凝血药物都具有同样的效果且个体的差异也很大,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以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3. vWF拮抗剂 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浆中由血小板、内皮细胞和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炎性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血管内皮损伤在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保护内皮细胞功能对于防治急性脑卒中尤为重要。

4.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血小板凝集抑制剂 这类药主要起缓解炎症反应、抗凝和改善循环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动脉硬化、冠心病及高血压等疾病。常用药物包括阿斯匹林、潘生丁、氯丙嗪等。但应注意该类药物具有抑制作用,故对颅内出血患者应禁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