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有作用吗?
有作用的! 叶绿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光能,并将之转化为化学能的主要物质基础。它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内,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脂基、芳香环和含金属的配位体(叶绿酸),这三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构成绿色的叶绿素分子。其中含有色满环的衍生物就有叶绿素a与叶绿素b,它们的分子式分别为C40H68O5N4Mg 和 C52H88O7N4Mg 。
目前发现的叶绿素主要有13个异构体,它们虽然结构相近,但在吸收光能的能力上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叶绿素a对红光的吸收最大,叶绿素b对蓝光的吸收较大。由于叶绿素a对红光和叶绿素b对蓝光的吸收都达到饱和时,叶绿素a/b比值就达到最大值(在叶绿体的类囊膜上,通常每两个光合系统I(PSI)单位有一个光合系统II(PSII)单位,每个PSII单位的色素分子中都有两个叶绿素分子,而每个PSI单位的色素分子中只有一个叶绿素分子;当光照射到细胞膜时,首先被PSII单位中的叶绿素分子所捕获并发生电子传递链反应,因此可以看作每一棵树都有一个“天线”,用于接收太阳光照射),所以这一比值的大小可作为评价叶片生理活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研究还表明,在正常状况下,叶绿素a/b比值越高,叶片的光合效率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但当叶片受到紫外线辐射或重金属离子(Cu²+、Fe²+等)干扰时,该比值会出现异常,导致叶片光合能力下降。低温、高温及干旱等不良环境因素也会造成叶绿素a/b比值的下降。 除直接参与光合作用外,叶绿素还能通过调节气孔的开度来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
同时,叶绿素还可作为代谢中间产物促进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或者作为信号分子调控基因的表达。另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改变叶绿素分子的构型从而调整其对环境的适应性[1]